close


很遺憾的,女排比賽發展至今,講究的是『簡單,實用』。過去吸引我一頭栽進排球運動比賽的繁複戰術,尤其是在網前由副攻與主攻各種不同時間差與位置差的戰術搭配,在現今的女排比賽中越來越少見。


原本以戰術進攻見長的中國與日本兩隊,今年的競技狀態明顯比不上去年的界杯,中國隊的副攻與接應戰術粗暴而曝露,日本隊的三名副攻淪落為擺設,反倒是韓國隊在金延璟成熟後,打出了目前世界排壇少見的『跑動主攻』風格。



2011年世界杯,余覺敏在眾人完全不看好的情形下,帶領中國隊完成中興,主要的原因在於他走回了過去陳忠和時期的老路,召回了戰術型接應張磊,豐富了中國隊進攻的體系。以主力二傳魏秋月為首的一幫隊員在2011年貢獻了生涯以來的最佳狀態,不料2011年世界杯的第三名成績,現在看來竟有點『迴光返照』的意味。


2011年張磊回歸中國隊後,做為主力接應,除了要主接全隊一半以上的一傳,還要負責在前排跑戰術攻,這個位置的兩個主要功能,一旦有一個被對手制約甚至破壞掉,中國隊的教練以及場上隊員,始終沒有好的解決辦法,這一點在2011年張磊抽筋的幾場比賽中就可以看得出來,


而今年一整年,張磊的狀況一路低迷,戰術跑動型接應,在中國已經是後繼無人;更糟的是,主力主攻王一梅訓練時受傷,中國隊在場上少了一名關鍵時刻能硬砸的強攻手,事實上以接應來接一傳為的也是要配合王一梅這樣攻強守弱的球員在場上能強行突破。


『接應接不起,主攻攻不下』,這個陣型在缺了兩個最重要的犄角後,已經是搖搖欲墜。


余覺敏在這個問題上所採行的解決之道,魄力與創意是令人激賞的!他史無前例地為中國隊準備了兩套陣型,召進了另一名進攻硬朗有特點,前後排都能強攻的左手新秀曾春蕾,並且在奧運會前一系列的比賽上,改採解放接應,安排『兩主攻+自由人』接一傳的陣型,繼2010年蔡斌短暫執教後,再次於中國隊實驗歐美隊伍慣用的強力接應風格。


排球場上我不喜歡以成敗論英雄,畢竟我喜歡的球隊已經很久沒有在世界上登頂,如果明知道最熟悉的陣型已經無以為繼,卻不去尋求改變,那我對俞覺敏的批評會更多。


曾春蕾的使用揭示了中國隊下一個四年『可能』要走的方向,畢竟中國女排在中國不僅是一項運動,也不是一兩個教練想怎樣改,就怎樣改;但從2008年後的這一個奧運週期,中國隊確實浪費了太多的時間進行實驗。


無論是誰接任未來的中國隊教練,還是要面臨同一個問題:是要依據戰術風格來找人?還是根據手上的人來擬定戰術風格?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後面要談的韓國隊與日本隊,剛好是兩種命題的不同論證。



中國隊,一傳到位後,球往二號位扔,讓副攻或接應進行距離差(短,長背飛,配合時間差的交叉跑動)的攻擊,且因為中國隊後排進攻使用上仍是偶爾放冷箭,不是主要的進攻點,於是要擊敗中國隊的勝利方程式很簡單:


- 把球發給接應,於是中國隊的網前進攻只剩二號位副攻與四號位主攻,三點攻弱化為二點攻。


- 如果一傳不好,副攻肯定沒有球,於是所有的攔網手往四號位靠攏攔主攻,三點攻弱化為一點攻。



中國隊的兩名主攻惠若琪與王一梅,總是得面對隔網三人六隻手的阻攔,試圖強行突破。這個年代,再沒有『鐵榔頭郎平』,也再沒有『跳人路易斯』,更何況兩人的成就還是得靠『網上長城』或是『加勒比海閃電』般的隊友來支撐。


看看美國隊的攔網高度,以及中國隊處理球的過網點,中國隊的進攻體系弱點在本次奧運會,一覽無遺。


至於中國隊江河日下,粗糙殘破的攔防體系,這是基本功的問題,不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是不會有起色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SCLA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